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最初的灵魂改为心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意志过程则是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的过程。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
意识: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自我意识和无意识。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而无意识则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分类: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多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主要心理学分支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之间的生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抚养过程、教育、社会刻板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医学方面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精神分析: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性心理:性心理涉及性有关的一切心理活动,如性的认识、性的情绪体验、对性行为的控制等1。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