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心理危机引发的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心理突发事件,如何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降低突发事件的伤害及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科学处理措施和经验总结,旨在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一、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主要是因为突然遭受重大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者精神压力,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变,特别是在目前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中,无法战胜的时候,会让当事人处于一种痛苦和焦虑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它对危机中的个体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化解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
心理危机的识别标准主要由三个方面:首先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其次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 最后惯常的应对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承受水平明显下降。
.jpg)
二、案例介绍
春季学期军训首天,小A舍友向辅导员反映其最近似乎状态不佳,当日下午军训点名发现小A未到场,于是辅导员到宿舍了解情况,发现小A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神情倦怠,自述服用5颗安眠药,辅导员对其谈心谈话开导。辅导员联系小A母亲通报情况,并询问安眠药来历,提醒药物如由学生保管存在一定风险。家长表示,小A服用的安眠药剂量有咨询过当地主治医生,只要好好休息就没事,也相信学生不会做过激行为。辅导员跟家长反馈,建议小A到校心理中心进行心理咨询,但家长表示小A排斥咨询,暂未成行。当晚军训,小A表现正常,且军训结束后主动跟室友聊天,状态较白天有好转。
次日早上,小A微信联系辅导员,说高数挂科,心情极差,并发信息“我这种人还是死掉比较好吧”。辅导员立即安慰学生,不要有消极想法,要随时保持沟通,并请军训营地指导员高度关注小A情况。之后上午军训过程中,小A无明显异常。
中午12点左右舍友回到宿舍,发现小A已躺床上休息,问询其是否吃饭不予理睬,舍友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带班辅导员。辅导员告知学生舍友时刻关注其情况,并当即联系小A母亲,建议马上收回学生安眠药由老师暂为保管,同时建议家长马上来校,家校一起帮助小A缓解心理压力。经沟通,家长接受辅导员建议,安眠药由老师暂为保管,并购买了当日晚上车票,将于次日早上到学校。
下午2点19分,学院领导接校公寓管理中心电话,说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称小A有自伤倾向。辖区派出所民警正在寻找小A,希望带班辅导员现场协助。学院领导、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往学生宿舍。
相关人员到宿舍发现小A躺在床上,说话声音含糊,无法站立行走,并在床上看到一个空的安眠药瓶。下午2点45分,120医护人员将小A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三、案例分析
经辅导员初步介入,发现小A当前危机的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人际关系不良,无意间发现宿舍有小群,认为舍友孤立排挤自己,心情很低落;二是学业压力,全班只有自己高数挂科,认为自己学不会高数,压力大,为自己请假多跟不上课程懊悔;三是春季是抑郁病的高发季节,小A有抑郁病史,曾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季节原因导致抑郁病复发。
(一)心理危机干预思路及措施学院领导、辅导员在发现小A有自伤行为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将情况汇报学校。学院立即组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会议并讨论,形成了针对该名学生的具体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危机干预工作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军训期间,共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考虑到学生在军训前两天就发生自伤行为,辅导员联系家长建议家长来校,家校一起帮助小A缓解心理压力;
二是辅导员针对小A补考问题,询问学生状态,向家长说明补考和重修流程,经考虑,为减少近期学业压力,小A及家长表示放弃补考,明年重修;
三是联系小A舍友,给予小A来自朋辈群体的关心和陪伴;
四是考虑到小A有自伤行为,安排好宿舍信息员及心理委员,做好学生朋友圈及QQ空间等网络动态信息的及时汇报;
五是辅导员持续做好个体咨询的跟进工作及家校联系。
第二阶段:军训结束之后,正常教学期间。
一是根据小A的情况,学院多次联系家长,建议转介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经沟通,小A同意前往医院,后在当地脑科医院诊断结果为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医生建议定期随诊,系统治疗,家属监护,保持心态平和,加强人际沟通。在家长监护及陪同下,小A每天坚持服药,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效果良好。小A表示愿意今后继续通过个体咨询和药物治疗两方面改善自身情绪问题。
二是家校联合,学院和家长密切联系,学院心理工作站老师帮助小A解开心结,母亲诚恳向孩子致歉,承诺愿意做出改变,以小A的需求为优先。
(二)心理危机危机干预效果
1.学业压力问题小A表示明年再重修高数,并表示会好好学,本学期学业压力得到很大缓解。小A的同学鼓励她要坚持下去,小A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温暖和鼓励,信心倍增。
2.情绪和睡眠问题小A表示在母亲陪同下,情绪稳定,睡眠较好,食欲也有所恢复,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3.与父母的关系小A自述与以前很多事情上感觉与父亲较难沟通,近一个月来,父母有了很大的改变,明显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4.小A的状态及后续的工作方向小A表示想回校学习,完成好学业,加强人际关系,业余时间绘画充实自己。经学校心理中心和小A面谈,建议小A可在家长陪读和校外住宿的前提下,尝试回校参加教学活动。
小A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相对较弱,还需持续咨询引导其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
四、案例经验与启示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搭建覆盖全校的心理危机网络,实现从底层到高层的参与,师生共同参与的6级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寝室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工作站成员、学院心理专家、辅导员和班主任、学院领导、学校心理中心。寝室信息员按时心理委员报告寝室成员情况。心理委员通过个人谈话收集信息,并以心理周记、班级心理动态表等形式向负责心理工作的教师进行汇报。每周,心理专干教师和辅导员通过沟通、在线聊天、关注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学院的重点关注对象建立联系,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定期向心理中心进行汇报,由心理中心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二)加强心理专干和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每年为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在日常心理工作中进行普查时,心理专干和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学生填写测评,提高测评的真实性。测评结果出来后,辅导员应与学生进行访谈,提高访谈质量,深入探讨问题。同时,心理中心应加大对心理专干和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三)巩固朋辈心理支持队伍每年学校定期为朋辈辅导人员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心理中心角色和职责、识别心理危机方法、有效沟通技巧等。通过培训,学生将通过宣讲、座谈、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互动,以此教育和感染同龄人。此外,一旦发现异常 情况,学生及时与老师沟通。
(四)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受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可以组织生命价值观引导活动,重点引导并教育学生正确选择合适的价值取向。另外,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还可以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成功体验类活动,让学生证明她们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挫折体验类活动,帮助学生面对挫折并提高她们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事关大学生生命安全,是需要学生、学院、心理中心、家长、医院多方联动和配合,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权益。因此,发展和完善此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流程与机制,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高校校园的校园安全。
网络转载